林秉祥,祖籍福建龙海浒茂。在19世纪20年代,林秉祥事业发展已如火如炽:其创建的和丰轮船公司拥有远洋巨轮29艘,独步东南亚航运业而享誉国际航运界;期间其大规模地开矿山,办工厂、垦胶园、兴商会、建银行,成为新加坡集航、工、商、于一身的华侨巨擎。有关林秉祥的著述,言其与同时期的陈嘉庚作比较,以为林胜在实业,陈以爱国饮誉。林秉祥爱国爱桑梓,在石码、漳州、厦门等地兴办的电灯公司、绍兴花雕酒厂、纺织厂、榨糖厂等都成了闽南一带现代工业的先驱;在投资创建覆盖浒茂岛的九所采蘩小学,一所商业中学及采蘩医局,彰显了扶贫济世致力教育的理念;在家乡建公园、修道路、迁厕所、崇尚文明婚礼和丧事简办,较早地触碰移植外界文明。林秉祥可谓是倡导“走向世界”的开拓者。
《漳州市志》载:林和坂(1841~1914年),又名采蘩,福建龙溪县浒茂洲(今龙海县紫泥乡)人。父林纯直,捕鱼务农为业,一家5口,生活贫困。咸丰六年(1856年),林和坂带着变卖两条渔网所得的2元钱前往新加坡,在黄敏船务公司下属的一家商店当杂工。不久升为总铺,负责管理伙食。他精明干练,又诚实可靠,得到黄敏器重,逐步升为点货、记账、管柜,并被招为女婿,出任海港船坞公司经理。黄敏船务公司在林和坂的精心管理下,拓展了新加坡与东南亚各地的进出口贸易,事业更形发展,林和坂热心赞助社会公益,当地政府聘为华人咨询委员,新加坡英国殖民政府为表彰他在发展航运业方面的功绩,封他为太平局绅,还把一个码头以他的名字命名为“和坂基”。
由于林氏家族的发迹,兴达及各种奇闻逸事世代相传,因此,衍化为不少民间故事脍炙人口。在浒茂岛上,你随时可能遇上一位热心的海岛人,眉飞色舞、津津有味地为你“侃”上几段。
林秉祥,生于清同治十二年(1873年),林和坂之子。据《漳州十属旅星同乡录》记载:“君少负奇才,富建设毅力,幼读经史,精研文义,南来后,进圣茹授斯学校攻读英文,遂学贯中西,弱冠,任丰源航务局职。管理廿九艘轮船,调度得宜。”
光绪三十年(1904年),林秉祥和弟弟林秉懋合办和丰轮船公司,最初只有3艘轮船。为了熟悉港口业务,增长见识与才干,他多次回到厦门、福州、上海等地参观,还到日、英、美等国考察。“壮岁遍观祖国名胜,周览日本风景,到处考察商务,增广见识,藉为他山之石。”宣统三年(1911年),和丰轮船公司改为和丰轮船有限公司,增资500万元,“当鼎盛之时,定期川行中南线者,有丰茂,丰盛,丰达,丰平,丰祥,丰庆等,皆为数千顿巨轮”,拥有排水量千吨以上的远洋轮船8艘,其中丰庆号排水量达5284吨;航线也扩展到欧洲及太平洋沿岸各埠。该公司还拥有20余艘小型轮船,川行于荷属东印度(印尼)和英属马来亚各港口,促进了新加坡与东南亚各地的贸易。货运之外,该公司每年还运载成千上万的中国移民到东南亚各地从事开发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欧洲各大船行减少了在亚洲的运输业务,林秉祥抓住有利时机,进一步扩大营运,获利数百万元,成了新加坡的“航运大王”。为纪念他开发新加坡所作的贡献,当局又将一个码头命名为“秉祥基”。
辛亥革命后,一些华侨利用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远洋轮船奇缺,运费高涨之机,纷纷投资远洋航运,其中,最早出现的是由新加坡华侨林秉祥设立“和济公司”,航行于厦门至马来西亚的槟城。
1904年,黄敏公司的林和坂及其子林秉祥投资500万元,创办和丰轮船有限公司,拥有丰庆、丰祥、丰子、丰达、丰明等大、中、小型轮船20艘,它们不仅航行于新加坡与中国近海各地,而且活跃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,成为资本雄厚,能在更大范围内与西方竞争的华人船务企业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大批欧洲商船征作军用,华人船务公司业务骤然扩大,获利丰厚。据估计,和丰轮船公司在战争期间就赢利好几百万元。
林秉祥经营航运业并发展实业,同时积极倡办银行,为华侨工商业资金周转服务。和丰银行由南洋华侨集资组织,最大股东林秉祥、林秉懋昆仲系新加坡著名的资本家。“君手创巨业,尚有和丰米厂,和丰洋灰厂,和丰油厂,兼制造肥皂,更投巨资于丰锵铁厂,各厂宏伟无匹,称雄一时,君为拓展华侨经济力量,把握金融命脉,特倡议组织银行,藉以吸收游资,而便华侨工商业之周转。”民国元年(1912年)他与林文庆、李俊源等人合办华商银行,并担任该行第一任总理。民国6年又参与筹划与创办和丰银行。民国9年,该行资本约600万元,他任董事主席。数年后,和丰银行的分行已遍及新、马、印尼、香港、厦门、上海等地,成为东南亚第一家开展国际性业务的华资银行。民国8年又创办华侨银行,在槟城、吉隆坡、马六甲、仰光、厦门设立分行,为服务海外华人、促进东南亚工商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随着事业蒸蒸日上,林秉祥成为一位实力雄厚的华侨巨子,鼎盛时期曾是星岛的首富,1916年他还被推举担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。
“资望之隆,中外钦迟,闾里仰德,平素热心公益,为善不倦,爱乡爱国,出于天性”。 林秉祥在国内外民众眼里的声望,不仅仅源于他的财富,还因为他热心公益事业,对当地政府,其贡献亦殷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 ,“慨捐六万元,助莱佛士专科学校作扩展之需。第一次欧战暴发,除鼓励侨胞输财出力之外,复与李俊源合购飞机一架,赠致英国,促成胜利,对华侨慈善团体及文化教育机关之踵门劝募者”,为此,英国政府授予他“太平局绅”称号。
浒茂溪洲村的林秉祥故居和祖厝,是两座具有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的大厝群。当年,林秉祥的父亲林和坂,用十三条大船从新加坡运载白银、在九龙江出海处拦水围堰造地建成。1914年,事业有成的林秉祥在家乡浒茂创办祥懋学校,这是闽南地区早期的侨办学校之一。1915年,为纪念其父林采蘩,祥懋学校更名为采蘩学校。此后,林秉祥及其弟林秉懋先后在溪洲、霞港、新洋港、草洪、金定、巽玉、吉贝、仁和等村创办9所采蘩分校,学校的办学经费、教职员工的薪俸以及学生的课本费等均由林氏兄弟负担,高峰时采蘩学校的在校生达300多人,学校为当地培养了大批学生,许多学子成为国内外栋梁之才。林秉祥热心桑梓致力公益,在其引领影响下,其亲属、子女亦秉承先辈爱国爱乡的热情,积极支持家乡地方建设。除了创办学校外,还捐资开设“采蘩医局”,义务为当地贫苦百姓施诊,林氏家族还在家乡投资工厂企业,服务乡亲。林秉祥的义举,得到当时政府的嘉奖,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。在经历一个多世纪历史洗礼的龙海第二大侨乡紫泥镇,林秉祥的名字依然家喻户晓。在故乡的溪洲村,人们仍习惯呼其旧居为“番仔楼”,村幼儿园、小学校几经变迁仍以“采蘩”命名。在城内村中心小学教学楼上高悬一块木质浮雕横匾供人瞻仰,为民国四年大总统题赠。匾长2.4米,宽0.8米,四周雕镂精巧,花团锦簇,中间朱底金字,色泽鲜润。匾上“急公好义”四个行楷大字在岁月的荡涤下,依旧金光灿灿,至今保存完好,令人啧啧称奇。